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地理论文_民国时期青藏旅游地理研究(1912-194(2)

来源:青海民族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青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在民国时期吸引了诸多国内外人士前来探险、考察和交流。逐渐开展的旅游活动给民国时青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藏地区的近代化转变。本文旨在运用历史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青藏地区的旅游地理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历史时期旅游活动开展与旅游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论述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在自然环境方面,本文着重解释了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地形地貌环境和水文环境;在人文环境方面,本文则重点关注政治环境、人口状况、宗教信仰、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方面对旅游业的影响。概括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本文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的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人文活动类、建筑与设施类五个方面,进而对旅游资源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是形成旅游资源分布的根本原因。此部分还以青海省塔尔寺为个案研究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旅游开发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旅游者入藏的几条主要线路。研究显示,在旅游交通道路建设方面,西藏地区基本还是以随山逐水的羊肠小道为主,青海省则以西宁为中心,修建了西到若羌、东达兰州、北连敦煌、南通玉树的公路交通网络。但由于经费和维护不足,青海省的公路使用基本局限在西宁及其周边地区,青海省的其它大部分地区的交通则与西藏无异。西宁和拉萨是民国时期青藏旅游交通的两个最重要节点,其它重要的旅游交通节点还有玉树、江孜、亚东和昌都等。在交通工具方面,西藏地区仍然依赖于“乌拉牛马”,而青海则出现了汽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公路交通日渐发达。总结了民国时期青藏旅游者的基本动机,认为政务交流、宗教朝拜、科学考察和政治探险是民国时期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的最主要动机,并且出于不同的动机,旅游者的行为也有着较大的区别。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方面,政治探险型旅游者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而在西藏内部其活动区域基本局限在拉萨及其周边地区。西宁由于是青海省的省会,也是政务交流型旅游者的中心活动区。对于科学考察型旅游者而言,对西藏的重点关注区域一个是珠穆朗玛峰,另一是西藏东部的横断山脉和森林峡谷地区,还有则是以纳木错为中心的藏北高原。青海地区的地质科学考察则以阿尼玛卿峰及其周边和柴达木盆地为主。对于宗教朝拜型旅游者而言,其空间特征更为明显,各地的宗教场所成为这些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在旅游流特征上,亚东、昌都和享堂是民国时期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的主要入口,西藏和青海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旅游地,而布达拉宫和塔尔寺则成为各自旅游流的中心。本部分的个案研究是法国地质学家亨利·海登的西藏狩猎旅游和著名边疆学家马鹤天的青海考察旅游。研究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旅游住宿业、娱乐业和餐饮业的发展状况。民国时期青藏地区的旅游住宿包括宾馆、客栈住宿,驿站住宿、帐篷住宿、寺院住宿等四种类型,其中以昆仑大旅社、湟中大厦、郑记客栈为代表的新兴旅游住宿设施的出现,标志了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成就。而在旅游住宿分布上,新兴旅游住宿设施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宁市,其它区域则主要依赖驿站住宿和寺院住宿。在青海省还建设了一些旅游娱乐设施,如公园、影院、剧场等,促进了当时青海省旅游休闲娱乐活动的发展。在旅游餐饮业方面,茶馆的发展较为突出。由上述研究发现,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旅游业发展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近代旅游业开始萌芽,一些近代化的旅游要素开始不断出现,而旅游业也已经开始由古代旅游向近代旅游转变。2)旅游活动以公务活动为主。尽管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公务旅游活动的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其参加者多限于政府官员及受资助的各界名人,从总体规模而言,毕竟人数不多、比重较小,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及其所附带的消遣性旅游活动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3)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者数量、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意识觉醒等多个方面,青海与西藏之间以及各自区域内都有显著的差异性。4)旅游活动的时间特征显著。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变化,使得民国时期青藏地区旅游活动的时间特征较为显著。不同的旅游动机体现出不同的时间特征,旅游交通、旅游住宿以及其他旅游行业要素在时间变化上也较为明显。本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历史地理学这一显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和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彰显“有用于世”这一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色,进而对历史旅游地理这一新兴研究方向乃至学科的建立做出有意义的启迪。

文章来源:《青海民族研究》 网址: http://www.qhmzyjzz.cn/qikandaodu/2022/0210/381.html



上一篇:文化论文_青海班禅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
下一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四十年来《黔南民族

青海民族研究投稿 | 青海民族研究编辑部| 青海民族研究版面费 | 青海民族研究论文发表 | 青海民族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