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海民族研究版面费是多[11/04]
- · 《青海民族研究》投稿方[11/04]
文化论文_青海班禅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变迁研究(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三、人生礼仪中的藏传佛教 第三节 新时期香加旗宗教信仰的特点 一、世俗化日趋显著 二、宗教观念的变迁 三、民间信仰的复苏 第七章 香加旗蒙古族语
三、人生礼仪中的藏传佛教
第三节 新时期香加旗宗教信仰的特点
一、世俗化日趋显著
二、宗教观念的变迁
三、民间信仰的复苏
第七章 香加旗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
第一节 香加旗蒙古语言文字
一、蒙古语言文字
二、香加旗蒙古语言文字
三、香加旗蒙古文字
第二节 香加旗蒙古语方言词汇与借词
一、香加旗蒙古语方言词汇
二、香加旗蒙古语中的借词现象
第三节 香加旗蒙古族蒙古语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
一、香加旗蒙古族个人领域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当地部门单位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三、香加旗蒙古族语言态度
结语
一、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分析
(一)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变迁的特征
(二)文化变迁的内外部原因
二、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认同选择
(一)香加旗蒙古族原生性的蒙古族认同
(二)部落场景性的“神民”认同
三、现代化进程中香加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一)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附录一 :蒙古文拉丁转写对照表
附录二 :调查问卷
附录三 :香日德寺历代堪布
附录四 :图片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蒙古族进入青藏高原并在此繁衍生息已近八百年,是青藏地区的世居民族之一,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青海班禅香加旗的蒙古族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个群体。香加旗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的东南端,历史上曾经是羌、吐蕃、吐谷浑、蒙古、汉、回等民族文化直接接触、交往与融合之地,是入藏大道的关键节点和藏传佛教北传诸蒙古地区的中转地,是藏蒙两个民族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上藏族文化的持续影响,香加旗蒙古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化的推动,香加旗蒙古族传统文化继历史之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对这些文化变迁的现象和成因进行描述、解释,尤其对现代化进程中香加旗蒙古族社会文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探讨,是当今香加旗蒙古族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截至目前,香加旗蒙古族的文化变迁研究还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香加旗蒙古族的文化变迁,不仅能拓展和深化对该地区蒙古族的整体研究,而且对于该地区蒙古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以青海蒙古族历史为背景,以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变迁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历史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主要为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参与观察、个案调查),对香加旗蒙古族的历史概貌进行描写与论述,特别是对香加旗蒙古族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教文化、语言文化、日常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在分析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内外原因的基础上,对文化变迁过程中该群体的认同建构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对香加旗蒙古族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遇问题及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便为人们了解和思考文化变迁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田野研究文本。本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的缘由及选题的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还有对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处作了简要说明。第一章介绍了班禅香加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第二章运用历史资料和田野资料介绍了香加旗蒙古族的历史源流。主要以青海蒙古族历史为大背景,介绍了历史上及当代青海蒙古族的分布,进而对香加旗蒙古族的族源进行了细致详细的说明。第三章主要对香加旗蒙古族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进行了论述。通过对蒙古族传统社会组织的描述,对香加旗班禅属民时期的政教合一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传统体制的衰落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场背景下香加旗蒙古族社会的重构进行了阐述。第四章侧重对香加旗蒙古族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进行梳理和介绍。通过对蒙古族传统社会经济制度的归纳,对香加旗蒙古族经济生活的变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说明。第五章论述了香加旗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变迁,从服饰、饮食到婚姻家庭等方面描述了其民俗文化的变迁。第六章对香加旗蒙古族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变迁的表现以及藏传佛教对香加旗蒙古族产生的影响和新中国成立后其功能和作用的变迁作了分析和说明。第七章对香加旗蒙古语的概况、其独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以蒙藏文化接触后发生的藏语借词为例分析了历史时期部落语言文化的变迁,进而对当今的该地区蒙古语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语部分对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及特征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香加旗蒙古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尝试性的合理化建议。
文章来源:《青海民族研究》 网址: http://www.qhmzyjzz.cn/qikandaodu/2022/0210/380.html